2024年5月14日 星期二

去年全球再生能源發電首破3成 氣候目標在望


能源智庫Ember報告指出,2023年再生能源占全球發電量比重達到30%的新紀錄,使再生能源裝置容量2030年達到原本3倍的目標在望。

(圖取自Pixabay圖庫)

 

能源智庫Ember 5/8發布報告指出,由於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增長,去年再生能源占全球發電量比重達到30%的新紀錄,使得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到了2030年達到原本3倍的全球目標在望。

路透社報導,若要達成全球氣候目標,減少發電的化石燃料使用及碳排量極其重要。
去年在杜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(COP28)上,100多個國家同意在2030年底前讓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增加2倍。

 

COP28120國承諾增再生能源發電量 7年內升至目前3

Ember發布「全球電力評論」(Global Electricity Review)報告指出,再生能源占全球電力來源比重由2022年的29.4%增至去年的30.3%,原因是再生能源設置案增多,使得相關裝置容量增加,尤其是太陽能。

Ember的全球分析主管瓊斯(Dave Jones)受訪時表示:「2023年間出現的太陽能裝置容量成長,確實開啟讓再生能源到了2030年達到COP28所承諾水準的可能性,即其裝置容量達原本3倍。」

根據Ember的報告,去年全球新增的太陽能和風能裝置容量超過一半來自中國,而去年全球太陽能發電量成長23.2%,風力發電量則成長9.8%。……

 

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: 去年全球再生能源發電首破3成 氣候目標在望 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2024年4月29日 星期一

核能救 AI?》人工智慧帶來高用電需求,核能會是電網救星嗎?

 


AI 席捲全球產業,各行各業爭相角逐生成式人工智慧領域,投入運算力更強大的 AI 資料中心,但伴隨而來的是快速增長的用電、用水,這時候「核能應用」呼聲又再度捲土重來。

過去幾年來許多國家的能源政策轉向非核家園,德國在去年關閉最後三座核電廠,比利時也設立 2025 年成為零核電國家目標。
核電看似逐步退場的原因,除了 2011 日本福島核災事故帶來的核災隱憂外,核電廠成本高昂需要政府補貼,相比之下,各類再生能源蓬勃發展,技術成熟後發電成本下滑,使得全球核電占比持續下跌。

然而矛盾的是,全球追求淨零減碳時,電動車和熱泵技術不斷增加,再加上科技大廠投入 AI 資料中心,全球用電量將迅速上升,再生能源難以追上這個需求增加速度,核電又回到聚光燈下。

核能發電不會排放任何的溫室氣體,也屬於低碳能源,相較於太陽能、風力發電等間歇性能源,可全天候發電,成為產業最需要的穩定電力來源。

 

核能是再生能源嗎?

美國能源部核能總署(Office of Nuclear Energy)認為,核能是種零排放乾淨能源。
透過分裂鈾原子的核分裂過程產生的能量,推動蒸汽渦輪機旋轉發電,不會像燃煤、燃氣等化石燃料造成空氣污染;且核燃料能量密度高,相較於風光,電廠占地空間不大,美國在過去 60 年產出的核廢料,大約只有 10 碼高度的足球場。

更進一步的問題在於,核能算是再生能源嗎?可以被列為乾淨能源、綠色能源嗎?

這些名詞解釋之所以重要,攸關於是否能符合各國、各產業的「投資綠能」選項,進而取得相關的融資或是租稅優惠,或是獲得供應鏈門票,畢竟能源轉型的動力,一部分就來自於供應鏈壓力與國際競爭力。

..

 

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: 核能救 AI?》人工智慧帶來高用電需求,核能會是電網救星嗎?

資料來源: 科技新報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2024年4月16日 星期二

慎防算力大爆發後的電力大考驗




「缺電危機」不是台灣獨有的課題,近年因為生成式AI產業的大突破,使全球電力供不應求的情況又更加惡化。圖/本報資料照片

美國《華爾街日報》328日的社論標題極為驚悚:「醞釀中的電力危機」(The Coming Electricity Crisis),文中警告,人工智慧(AI)資料中心爆炸性的需求,加上各國政府淨零政策造成傳統能源與再生能源轉換的缺口,正在將美國的電力供需網路推向危機的警戒線。

 

「缺電危機」不是台灣獨有的課題,近年因為生成式AI產業的大突破,使全球電力供不應求的情況又更加惡化。
《華爾街日報》的社論明確指出,美國各州的電網平衡面臨威脅,來自AI超級運算中心、聯邦政府補貼美國製造業新工廠投資、外加拜登政府主導拉升電動車銷售,未來五年美國電力需求的增長率將加倍。

 

本報曾報導,AI的前景固然極為迷人,卻仰賴耗用鉅額電力的超級資料中心,ChatGPT每天要耗用50萬度電,相當於17,000個美國家庭的用電量,另一個AI運算大戶谷歌,如果大量使用生成式模型進行搜索,每年將會耗用290億度電,超過肯亞一年的用電量。

雖然AI晶片龍頭輝達(NVIDIA)不斷推出號稱更省電、效能更高的晶片,但是大語言模型的算力需求卻暴增,22年底ChatGPT推出時的模型參數量為1,750億個,已是前一代的八倍,五個月後的GPT-4模型的參數已經破兆,到了今年年初,OpenAI進一步發表了Sora模型,只要輸入文字就可以讓AI模型產生難辨真假的影片,這又是AI在極短時間內又一次的重大突破。
不過市場調查機構Factorial Funds估算,Sora在運算的高峰值期間需要72萬片輝達H100晶片,「耗電量足以讓美國七個州的電網崩潰」。

Sora正是AI模型需要耗用巨大電力的指標。對於美國人口較小的農業州,新增一個使用10萬片輝達H100晶片的資料中心已經是供電平衡的極限,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3GTC大會推出的最新GB200資料中心,內含32,000GPU,新增的超級資料中心極有可能威脅到現有電網的平衡。

 

龐大的電力需求不會阻卻AI模型的發展,對於微軟、谷歌、亞馬遜等科技巨頭、或是美中日歐等工業國政府來說,AI是當今最關鍵的「軍備競賽」,即使一時之間看不到營收、看不到實質效益,也必須不計代價投入,至少要確保自己與對手之間的投入相當,避免被瞬間超越。

.

 

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: 慎防算力大爆發後的電力大考驗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

IEA 最新電力報告:未來三年用電持續攀升,發電結構和電網韌性成轉型關鍵


著數位化、智慧化及電氣化趨勢蓬勃發展,未來三年全球用電需求將持續上升,各國持續部署的低碳能源預計可滿足新增的電力需求,發電碳排量將呈結構性下降,但低碳排能源仍面臨供電不穩定的隱憂。

國際能源總署(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, IEA)1月發布­2024電力報告」(Electricity 2024),分析了近期國際能源政策和市場發展,並預測2024年至2026年全球電力需求、供給及碳排放的變化。本篇將摘要四項重要分析。



2023年全球電力需求成長放緩,但未來三年將快速成長

受到已開發經濟體用電量下降的影響,2023年全球電力需求增加速度放緩,電力需求增加2.2%,低於2022年的2.4%
儘管中國、印度和東南亞許多國家的電力需求增長強勁,但因總體經濟環境低迷和高通貨膨脹,先進經濟體的用電量顯著下降,導致全球用電需求放緩。

然而到2026年,全球電力需求平均每年將增加3.4%,經濟前景改善,使已開發和新興經濟體的電力需求加速增長。
尤其數據中心、加密貨幣及人工智慧領域的用電量將翻倍成長。舉例而言,2026年數據中心的總用電量預計將超過1兆度(1000TWh),相當於日本的用電量。顯見法規修改和技術改善(包括能效方面)對減緩數據中心電力消耗的重要性。



2022年至2026年各地區電力需求變化。圖片來源: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

2026年低碳能源將滿足全球所有用電需求成長

低碳能源(包含太陽能、風能和水力等再生能源及核能)預計將滿足未來三年全球增加的所有能源需求。低碳能源將在2026年貢獻全球近一半的發電量,從2023年的39%上升到2026年近50%。

而再生能源在全球發電量中的占比將從2023年的30%提高到2026年的37%,主因是太陽能普及化、成本下降,以及核電廠到2025年再度擴張的緣故。這段時間內,再生能源將取代化石燃料發電,超過已開發經濟體(如美國和歐盟)增長的需求。同時,中國快速擴張的再生能源,預計將滿足所有額外的電力需求。 ….

 

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: IEA 最新電力報告:未來三年用電持續攀升,發電結構和電網韌性成轉型關鍵

2024年3月18日 星期一

首宗! 《氣候法》未制定中期減碳目標 被控違憲

 

多個民間團體與多位農漁民1/30日提出全國首件氣候憲法訴訟,認為我國《氣候變遷因應法》未制定短、中期減碳目標,未能保護人民基本權利,加上環境部至今未公告2030年減碳目標,已有違法、恐侵害人民生存權、居住權與健康權等疑慮。



我國第一次氣候憲法訴訟,告什麼?

環境權保障基金會與多位農漁民、民間團體1/30向憲法法庭聲請我國第一起氣候憲法訴訟。
訴訟代理人、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專職律師黃馨雯說明,我國2030年中期減碳目標未寫入法規條文,已違反法律保留原則。

再者,如果法律授權主管機關訂定相關辦法,依據《氣候法》第10條第4項規定,環境部應於202411日前,提出2030年減碳目標,但至今未公布,已經違法。且現行沒有任何途徑可以救濟這種狀況。

 

黃馨雯解釋,過往的釋憲或是憲法訴訟標的,都是針對一項行政處分或是法院判決結果,審查該結果是否有違憲之虞,但民間團體今天提出的訴訟卻沒有針對任何處分,而是針對法規本身。她坦言,這樣的方式確實不符合目前的規定,但此制度缺失被學界詬病已久,應在法規命令不用做成處分的情況下,就能給予救濟。
因而在訴訟聲明中指出,現行《憲法訴訟法》剝奪人民救濟權利,違憲侵害人民訴訟權。

 

2030減碳目標 環境部不見草案或溝通

我國《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》(簡稱溫管法)在去(2023)年修正為《氣候變遷因應法》(簡稱氣候法),明定2050年淨零目標,也規定主管機關提出五年一期的減量目標,眼看第三期時程(2026~2030年)即將到來,環境部依法應在前二年、也就是今(2024)年提出,但至今仍不見任何草案或啟動溝通。

國家中期減量目標部分,目前僅有國發會在2022年底公布2030年國家自定貢獻(NDCs)減排目標為「24%±1%」,但沒有任何法律效力。

.

 

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: 首宗! 《氣候法》未制定中期減碳目標 被控違憲

資料來源:環境資訊中心